1984年時,法國的文化部部長Jack Lang發起「古蹟日」(Les Journées du Patrimoine)活動,以鼓勵民眾認識、參觀與體驗古蹟,並進一步認同與協助古蹟的保存維護;同時訂定每年九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古蹟日」,讓民眾可以免費參觀全國各地的文化遺產。
臺灣自2001年起亦開始啟動「全國古蹟日」(National Heritage Day)活動,由文化部每年訂定主題,聯合各縣市政府文化局在臺灣各地共同舉辦「全國古蹟日」系列活動,時間同樣是訂在每年九月的第三個週末。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創立之後,曾在2008、2009、2012、2015年協助規劃相關文化活動。2021年的「古蹟日」,佛大文資系蔡明志教授再受邀協助9月26日「日治皇民化痕跡-原民部落神社空間與過往點滴」活動的規劃與導覽。
宜蘭縣目前與原住民相關的有形文化資產尚未被重視,為了讓民眾更認識宜蘭泰雅族原住民在日本時代受到日人殖民統治下的處境,蔡明志老師特別規劃相關導覽行程。首先是宜蘭縣定古蹟「獻馘碑」,是1900年代日人鎮壓宜蘭泰雅原住民的紀念碑,也是宜蘭地區日本時代規模最大的碑碣。其次,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在全臺原住民領域大量興建日本神社,宜蘭地區即有五座,且各具特色,譬如東澳神社是全臺第一座原住民地區神社,寒溪神社則是將原住民祭典與神社空間結合起來,使日本神社也成為原住民的神社,寒溪神社這樣的作法曾為全臺原住民地區神社仿效的典範。此外,原住民地區神社的興建,也與臺灣總督府對於原住民部落的部落移住政策有關,寒溪部落也被視為是「摩登(現代)部落」的典範。
最特別者,應是「莎韻之鐘」。南澳泰雅族少女莎韻因協助搬運即將出征的日籍教師的行李,不幸掉落溪中死亡,卻被日本殖民政府以「愛國少女莎韻」的名義來宣傳其皇民化政策。不但設立「愛國乙女莎韻遭難碑」,敬獻「愛國乙女莎韻之鐘」,更在畫作、歌謠、劇本、電影劇本、電影、小說及教科書當中營造「莎韻之鐘」的神話,莎韻成為家喻戶曉的愛國少女,以遂行皇民化政策。
參與此次導覽行程的學員們,都對此次規劃的主題甚感興趣,報名相當踴躍。蔡明志老師在行前即提供給學員們導覽解說圖文,加上現地的解說,學員們都更進一步認識了宜蘭泰雅族原住民曾有過的歷史,都覺得收穫滿滿,更期待之後蔡明志老師所規劃的文化旅遊行程。